浦城縣凹后村“三變”
2020-12-07 12:05:48??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訊 在浦城縣山下鄉凹后村的村部禮堂,有一個成就展示館。近日,山下中心小學的學生們正在這里參觀。“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農民伯伯以前晚上抓泥鰍用的吊燈,現在我們村里有路燈了,所以就用不上了。”簡單的物件,卻蘊含著特殊的含義,省人社廳下派該村的第一書記方敏給小朋友們仔細講解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讓他們更好地記住鄉愁。 成就展示館分為三個區域,照片墻、農產品展示區和農具展示區,每一個區域都在講述著凹后村的變化。“我們村2017年被確立為省級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長期制約著鄉村發展、村民增收。”方敏告訴記者,經過幾年努力,凹后村實現了“三變”,其中照片墻代表黨組織由弱變強,農產品展代表產業從無到有,農具展代表村民生活越過越好。“如今,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大家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黨組織由弱變強 在成就展示館的照片墻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照片,有基礎設施、有產業、有風景,透過這些照片,能夠看到凹后村的發展歷程和黨組織由弱變強的過程。其中,村里路燈的變化讓方敏最為感慨。 把時間倒回到2017年。從剛到凹后村的方敏經過一番調研,信心滿滿地召開了黨員大會,準備從大項目、大規劃入手,大展拳腳。“我專門對接了省上的部門,策劃了一批比如道路、防洪堤等大項目,沒想到大家反映都很平淡。而且還有幾個黨員在下面嘀嘀咕咕,說下派書記也是過來鍍金的,是走走樣子。”方敏告訴記者,當時村里的老黨員吳雙發帶頭站出來反對。“當時我和方書記兩個就為了路燈吵起來了。我說大項目我們不指望,像河堤啊、路燈啊,這種老百姓最切身利益的東西,給我們做得起來,我們就滿意了。”吳雙發說。 出乎方敏意料之外的是,通過私下了解,他發現所有的黨員都認為是要從小事做起。冷靜后的方敏開始認真思考村里黨員們的意見,并跟著他們走遍了村里的每個角落。“通過走訪發現,我眼中的小問題確實給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很大的困擾。所以我決定聽從百姓的建議,裝路燈、修水渠,解決百姓身邊的問題。”方敏說。 很快,路燈裝好了,百姓們心里也“亮了”。這件事也讓方敏找到了適合農村的工作方法,就是發源于浦城縣的“六要群眾工作法”(村里的事黨組織要引領,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做主、要監督、要滿意)。“我們通過黨建引領,把全村的黨員、黨支部還有全體的村民都調動起來,大家全都積極地投入到脫貧攻堅跟鄉村振興工作中,凝心聚力,事情做起來事半功倍。同時,‘六要’又可以規范流程,來檢驗我們的成果。”從百姓需求入手,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平衡好“大與小”的關系后,方敏找到了農村工作的“密碼”。 小事解決了,大項目很快也隨之而來。2018年9月,凹后村和東部戰區海軍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凹后村成為了海軍全國的四個幫扶村之一,這也給凹后村的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心劑”。 |
相關閱讀:
- [12-07] 浦城員盤村:找準“富路子” 全村奔小康
- [12-04] 中國人壽浦城支公司舉辦包餃子比賽活動
- [12-04] 浦城:“讓老鄉日子有盼頭,生活有奔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